肝结核不会遗传。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。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,常为先天性的,也可后天发病。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。肝结核属于非遗传性疾病,病因如下:
肝结核是感染结核菌所致。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,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,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。主要分为人、牛、鸟、鼠等型。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,牛型菌少有感染。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,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,不能查出原发病灶,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%。
1 感染途径
2 症状
3 检查指标
4 治疗
5 用药
6 饮食
肝结核
• 英文名称:
• 俗称:
• 就诊科室:内科,外科,感染科,肝病科,消化内科,肝胆外科
• 常见症状:黄疸,肝区痛,盗汗,低热,纳差,右上腹痛,腹胀,寒战
• 传染性:传染性
• 患病部位:腹部
• 遗传性:不会遗传
• 易感人群:所有人
• 相关疾病:
治疗结核病的方法有哪些?
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药物治疗,首先是要把产生结核病变的结核菌杀死,这靠药物治疗就能达到目的,如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、链霉素等等。但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耐药结核病,则需要选择针对耐药的抗耐药的药物。
结核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?
结核病的发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。它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几种,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的感染,通过呼吸道进行感染。当然还有其他的感染途径,包括消化道进食,还有皮肤黏膜有破损伤口,如果此时刚好有结核病跌落在上面也会感染。
诊断结核病有哪些标准?
结核病是病因很明确的疾病,它是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产生的炎症病变。所以只要找到结核菌马上就可确诊病情,但不是所有的病变都容易找到结核菌,所以有时需要其他检测手段包括病理组织检查、影像学的检查,如照胸片、CT检查及结合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,但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还是以找到结核菌为主。
感染途径
• 遗传因素
肝结核不会遗传。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。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,常为先天性的,也可后天发病。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。肝结核属于非遗传性疾病,病因如下:
肝结核是感染结核菌所致。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,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,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。主要分为人、牛、鸟、鼠等型。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,牛型菌少有感染。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,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,不能查出原发病灶,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%。
• 环境因素
肝结核是传染病,可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,传染病是指传染源(人或是其他寄主)携带病原体,通过传播途径(直接接触,间接接触)感染易感者的疾病。肝结核虽然是传染病,但是对健康人传染性较小,有限制性,不造成流行。具体原因如下:
肝结核是感染结核菌所致。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,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,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。主要分为人、牛、鸟、鼠等型。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,牛型菌少有感染。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,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,不能查出原发病灶,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%。
症状
• 黄疸,肝区痛,盗汗,低热,纳差,右上腹痛,腹胀,寒战
临床表现:
1.肝结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:
临床表现变化多端,多见于青壮年,国内统计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,女性略多于男性,比例为2:1。发热最为常见,90%以上的病例有之,多为弛张热,亦可为午后低热和不规则发热。体温常高达39C以上,较少患者伴有寒战。大多数患者诉肝区或上腹部疼痛以及腹胀,腹痛多位于右上腹,类似于胆绞痛,向右肩放射。部分患者出现乏力、纳差、消瘦、盗汗等全身症状。尚有较少患者可有恶心、呕吐以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累及胆管或肝衰竭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。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并无任何临床表现。
2.文献报道:
76%~100%的肝结核患者有肝脏肿大,肿大的肝脏表面光滑,少数可触及结节。其质地多为软到中等,质地坚硬者少见。常伴有触痛,病变累及肝包膜时,可闻肝区膜摩擦音。45%患者出现脾脏肿大,可以是结核杆菌直接感染所致,也可以是由于长期消耗性贫血所引起的反应性肿大。约有10%的患者可出现黄疸,一般为轻中度,持续时间较长。若脓肿向腹腔破溃,则有腹膜炎表现,重者可出现休克。大多数患者同时还具有肺部、肠结核等肝外结核的体征。
检查指标及确诊
• 检查指标
诊断检查:
1.临床体征
体征上常伴有肝、脾大。还有的表现为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、恶病质、败血症等。
2.实验室检查
肝结核的病人可以有贫血、白细胞降低或升高,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,Y球蛋白增高、碱性磷酸酶增高,血沉增快等,但缺乏特异性,临床鉴别诊断帮助不大。肝炎标志物的检查可以鉴别排除病毒性肝炎,腺苷脱氨酶(ADA)被认为是结核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,其增高有助于肝结核的诊断,尤其是原发性肝结核。
3.影像学检查
(1)超声检查:肝脏可轻度肿大,形态基本正常。粟粒型肝结核表现为全肝弥漫分布的稍低或稍高回声光点。较大的结节声像图可分为三类:①低同声型:内同声基本均匀,边界清晰,为病变内的干酪样坏死;②高回声型:分布不均匀的高回声,境界一般清晰,椭圆形或不规则,后方伴有声影;病理基础为病灶纤维组织增生、钙化等;③无回声型:结节坏死灶有液化时,其中央可见无回声区,似肝脓肿。
(2)X线检查:腹部平片可发现肝内的钙化灶,圆形钙化区和有钙化边缘的结核病灶常弥漫分布于肝区。Alvarez报道119例肝结核患者中腹部平片钙化灶阳性率可达49%,因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。
(3)CT检查:CT表现多为非特异性。①粟粒型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,肝内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,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,也可仅表现为肝肿大密度减低;②结节型肝结核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,增强扫描可有周边强化,亦可表现为肝内结节状混杂密度灶,其特点是病灶中心密度高,尤其是伴有“粉末状”钙化;③结核性胆管炎罕见,呈沿胆管壁走行的钙化或管型结石,可能是本型的特点。一般CT检查仅能显示直径超过0.5cm的结节,因而对一些较小的病变常易遗漏,主张CT扫描时对可疑部位应进行增强或薄层扫描,以减少漏诊。
(4)MRI检查:肝脏粟粒型结核病灶细小,MRI检查分辨率不足,常难以显示,多仅表现为肝脏体积的增大,T2加权像上信号略有增高,但多数被忽略。结核瘤大小不一,达一定体积者,在T1加权像上为相对于实质的低信号灶,钙化灶则显示不如CT,T2加权像凝固性坏死区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灶,肉芽组织则为相对高信号,Gd-DTPA增强后强化表现与CT相似。肝包膜结核以及结核性胆管炎罕见,更无明确的影像学特征,仅能显示如肝包膜增厚、索条及沿胆管分布等一些特征。
(5)DSA检查: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肝结核的部位,并有助于其与肝癌的鉴别诊断;肝结核显示为无血管的缺损区。
4.诊断标准
(1)、青壮年,既往有结核病史或同时存在其他部位结核,尤其是肺结核。
(2)、长期不明原因低热或弛张热,抗炎治疗无效。
(3)、肝区隐痛,伴纳差、消瘦、乏力、盗汗。
(4)、肝大,或伴脾大,肝区压痛。
(5)、肝功能异常,ESR增速,可有贫血,AFP、CEA正常。
(6)、B超及CT发现肝占位性病变。
确诊方法:①在B超或CT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,因该方法取材少,可能出现假阴性,故对临床高度怀疑肝结核者,必要时应更换多个部位穿刺。若系脓液,则进行抗酸杆菌染色及结核杆菌培养。②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。
鉴别诊断:
肝结核在诊断上缺乏特异性的方法,在临床上常与许多疾病混淆,难以鉴别。
1.原发性肝癌 患者纳差、消瘦、乏力、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类似于肝结核,体征上也极为相似,影像学检查有时亦难资鉴别,但前者多有肝硬化病史,AFP动态观察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如GGT-Ⅱ、AFU等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,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。
2.慢性肝炎 症状体征均与肝结核类似,但肝结核患者肝功能多轻度异常,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内病灶,与之相鉴别。
3.肝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热、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,超声检查呵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,超声引导下肝穿刺,有助于确诊。
4.伤寒 患者表现为持续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,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有肝大、肝区压痛,ALT升高,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。但肥达反应、血培养及骨髓检查等可资鉴别。
5.其他 肝结核还常与肝包虫病、胆石症、肝硬化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、疟疾等疾病相混淆,需加以鉴别。
治疗
• 一般治疗
1.治疗概要:肝结核中抗结核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是肝结核的基本疗法。休息和营养可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。三联药物联合治疗。肝结核的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,防止结核菌扩散以巩固疗效。
2.详细治疗:抗结核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是肝结核的基本疗法。肝结核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包括正规抗结核、支持及保肝治疗后大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治愈。但若多器官出现广泛结 核病变、药物不能耐受、严重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应用糖皮质激素者病情可出现反复,愈后差。粟粒型肝结核应内科抗结核支持治疗,结核瘤样肝结核宜行肝结核的手术切除,对于结核性肝脓肿应予以手术引流或穿刺排脓,肝内结核性胆管炎应以内科治疗为主,合并梗阻性黄疸时,可酌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(PTCD)或手术引流减压。
2.1.一般治疗:休息和营养可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,活动期需卧床休息,适当改善营养,补充维生素A、维生素D和钙剂,营养状况较差者可给予清蛋白、氨基酸输入,纠正水、电解质紊乱。
2.2.抗结核药物治疗:各种结核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即方案基本相同,开始阶段给予三联药物共同治疗。常用异烟肼300mg/d,口服,利福平450~600mg/d,口服,链霉素0.75mg,肝结核的治疗肌内注射或(乙胺丁醇750mg/d或嗪酰胺1.5g/d,口服)。三联药物联合治疗2个月后继续应用异烟肼、利福平。抗结核药物治疗总疗程不少于9个月。
2.3.外科手术治疗:有以下情况者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肝叶切除,肝结核的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,防止结核菌扩散以巩固疗效。其手术指征为:
2.3.1.孤立的结核病,结核性肝脓肿;
2.3.2.压迫肝门引起梗阻性黄疸;
2.3.3.并发门脉高压,食管静脉破裂出血,脾亢;
2.3.4.胆道出血;
2.3.5.不能除外恶性病变。
用药
饮食
• 饮食保健
1.木耳百合汤:
[原料]白木耳20 g,百合30 g。冰糖适量。
[制法]先将白木耳用清水泡发并去蒂,与百合一同放入沙锅中煎熬,待熟时放入冰糖即可。
[功效]养阴、清虚热。适用于阴虚潮热者。
[服法]1剂/d,分早、晚2次服用。
2.红柳元鱼排骨汤:
[原料]元鱼1只(约重400 g),知母、地骨皮各6 g,水发香菇、冬笋各20 g,排骨100 g,调料适量。
[制法]将知母和地骨皮水煎2次,合并药液,浓缩至12 g,元鱼杀后去壳及内脏,洗干净,开水氽一下,捞出,刮去外膜洗干净,切成8~10块,沙锅中放入洗干净的排骨、葱、姜、元鱼,添清汤1 500 g及药液,上屉蒸酥烂,将元鱼置盘中,滗出清汤加味精、料酒、胡椒粉、精盐,词好口味,倒入沙锅中,煮沸片刻即可。
[功效]滋阴清热。适用于骨蒸潮热,长期低热不退,潮热盗汗而属阴血亏虚者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结核和各种结核久治不愈者。
[服法]1剂/d。分早、中、晚佐餐服食。
3.鳖甲柴胡汤:
[原料]鳖甲15 g,党参10g,银柴胡、百部各9 g,蜂蜜适量。
[制法]将鳖甲炙后,研成粉末}把其他几味药加水,用沙锅煎熬成汤液,然后将鳖甲粉末放入药液中,调入蜂蜜即可。
[功效]滋阴清火。适用于阴虚火旺的骨蒸潮热的结核病患者。
[服法]1剂/d,分早、晚服用,连服数日。
4.猪肺天冬汤:
[原料]天冬50 g,知母30 g,黄芪15 g,地骨皮20 g,红枣5枚,猪肺300 g。
[制法]将猪肺清洗干净,焯水,去掉腥味,切成小块;把其他药物放入沙锅中,加水适量煎熬成汤液,去渣后放入猪肺,再加一定的清水煎煮,煎煮至猪肺熟烂为度。
[功效]滋阴潜阳。适用于各种气虚不固的结核病恢复期患者。
[服法]2次/周。佐餐服食。
5.浮小麦大枣汤:
[原料]浮小麦30 g,大枣8枚,甘草5 g,蜂蜜适量。
[制法]将前3味药煎熬成汤液,去渣后加入蜂蜜即可。
[功效]清热除烦。适用于结核病盗汗、自汗患者。
[服法]1剂/d,连服半个月。
6.百合天门冬粥:
[原料]百合、天冬(天门冬)各30 g,粳米100 g,冰糖适量。
[制法]将百合与天冬放入沙锅中,加入清水约500 mL,去渣后留汁,把粳米淘洗干净,加入药液煎熬成稀粥,待温时放入冰糖。
[功效]滋阴清虚热。适用于阴虚发热的结核病患者。
[服法]1剂/d,分2次服用。
7.糯米蒜粥:
[原料]紫皮大蒜30 g,糯米50 g,白糖适量。
[制法]将紫皮大蒜去皮,放入沸水中煮1~2分钟后捞出;将糯米淘洗干净,放入沙锅中,加清水适量煎熬成粥,把蒜放入其中,再煎熬片刻即可。
[功效]清热祛痨。适用于各种结核性疾病患者。
[服法]1次/d,连服数周。
8.薏苡仁猪肺粥:
[原料]薏苡仁50 g,猪肺1具(约重300 g)。
[制法]将猪肺洗干净,焯水去泡沫,切成小块,放入沙锅中,加清水适量煮成烂熟;把薏苡仁研成细末,放入煮熟的猪肺汤中即可。
[功效]清热补阴。适用于骨蒸潮热,盗汗患者。
[服法]1次/d,连服1周。
9.蛤蜊韭菜肴:
[原料]蛤蜊50 g,韭菜(韭菜芽更好)30 g。
[制法]将蛤蜊肉洗干净切细,韭菜洗澡干净切成段,一同放入炒锅中,用小火炒熟即可。
[功效]清热补阴。适用于结核阴虚盗汗患者。
[服法]1次/d,作菜肴食用。
10.准山莲子粉:
[原料]山药(淮山)250 g,莲子150 g,芡实120 g。
[制法]将3味药略洗一下,晒干,研成细末,装入胶囊中(3~5 g/粒)。
[功效]滋阴补虚。适用于各种结核病体虚患者。
[服法]3~5丸/次,3次/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