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原标题:京东关停无人货架项目的背后:战略耐性不如腾讯 京东最近停掉了它的无人货架项目京东到家GO,京东内部对外表示,这是一个测试项目。所以当
原标题:京东关停无人货架项目的背后:战略耐性不如腾讯
京东最近停掉了它的无人货架项目京东到家GO,京东内部对外表示,这是一个测试项目。所以当前属于测试失败,所以把该项目关停掉了。
在无人货架这一领域中,也有大量企业因为没有融到资而纷纷撤出了这个行业。这个事情非常有意思,我想说几个我自己的观点。
首先来讲无人货架到底是什么?无人货架的本质是终端零售的一种补充业态,我们把终端零售分为有人零售和无人零售。
那从长远来看,以二十年的长度看,中国的婴儿潮正在退去,人工越来越贵的情况下,无人货架的确是有广阔前景的。
但是我们必须知道,中国创业的现状是出现一个小风口大家就蜂拥而上。而像无人零售、无人货架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最终能够容纳的也就全国几家巨头,最多不超过3家巨头。而这些巨头应该是原来零售行业中具有突出能力的零售企业,它们的业务延伸到无人货架领域,才有这样一种可能性。
所以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。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受到阿里等企业的鼓舞,还抱着十几年前的那种思想:我一旦出来了,我就可以颠覆一个行业,颠覆一个产业。
而实际上当前的创业环境,主要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创业环境,主要的创业机会属于传统产业人的升级转型。比如我是做传统零售的人,现在我为了要提高坪效,降低成本,所以我推出无人货架项目。而且原有的供应链、门店的布局都是完善的,这样的传统人来做无人货架项目是顺水推舟,一下就能够实现的。
所以这样的创业机会属于产业人,并不属于互联网人,并不属于年轻人。而我们知道涌入无人货架领域的都是年轻人。他们成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,这就是我对无人货架这个项目一个简单的评述。
下面我想表达几句对于京东到家GO的看法。我上次讲了一个观点,京东上市后,它的整个战略看起来是相对混乱的,各种测试项目都在进行。京东的东家是我的股东,所以我对京东一直抱以厚望,认为京东是最好的企业之一。
但是这几年京东的战略的确是相对混乱的,我还是想批评它几句。第一点,一个公司在经历了夺命狂奔之后,上市之后它应该懂得韬光养晦几年。
比如说腾讯,腾讯在上市之后,它韬光养晦了七八年,七八年之后出现了一件事情。当时出现了一篇著名的文章《狗日的腾讯》。
因为腾讯在上市之后的七八年,凭借着他的资本、人才和各方面的优势,抄遍了整个中国互联网,所有年轻人都被它抄遍了。而正是这七八年时间,积累了腾讯的底蕴。腾讯在干什么?它其实把整个研发团队向产品经理化转型,所以腾讯经历了七八年的沉淀,成为了中国最具产品力的公司。
所以我们才会看见接下来的第二个七八年中,腾讯有大量的创新性产品能够起来,包括像微信这样的产品、腾讯的游戏这样的产品。因为它人才积淀的厚度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。
由此我们来对比一下,京东和腾讯。我认为,上市之后的京东,它的战略耐性明显弱于腾讯。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京东和阿里。我们会发现阿里是一家典型的攻击性的公司,但是阿里所有项目,尤其是进行创新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内部保密项目。只有这些项目度过了产品原型的测试期,即MVP测试期,他们才会对外公告这个产品已经到了什么程度。一旦过了MVP的测试期,有资金的支持,有团队的持续运营,这个项目就很难倒掉。
所以我们会发现,几乎阿里对外感觉是做一个成一个,而实际上阿里内部每年关停的项目,比它冒出来的项目要多很多倍。但是外界并没有感觉到阿里关停了很多项目,这是因为阿里在创新项目的战略节奏上把握的非常好。
而京东高调上市之后,没有沉淀,其次宣布了很多的各种各类的创新项目,上了又关掉。这对于京东整个体系的管理能力、治理能力以及品牌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。
比如说京东现在关掉了京东到家GO这样一个项目,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。因为我们爱京东,所以我们要批评京东。我认为京东可能需要增强一些关于创新、关于项目管理、关于对外扩张战略意图的统一的能力。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京东下一步战略的不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