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资格
网站导航
手机APP
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 wap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网站导航
手机APP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 wap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您现在的位置:中公教师网 >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> 综合素质 > 中学 >
来源:中国教师资格网 时间:2020-11-04 15:17:08
课程推荐:
在教师资格考试过程中,学生观考查的频率非常高,所占分值也比较大,考查知识点以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,特别是在中小学2015年-2019年10次考试过程中,学生观案例分析题考查了6次,所以需要大家重点进行备考。
1.做题关键: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-两独一发
①学生是发展的人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面试白皮书【免费领】
a.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(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)。
出题形式:在科一考试中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考查客观题,所以难度不大,需要大家掌握规律对应的启示即可。
b.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。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面试白皮书【免费领】
案例分析考点:教师看到学生可以进步,能够改正错误。放手让学生做;不放弃差生、看到可能性。
c.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。
案例分析考点:学生是不成熟的人,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,教师要具有容错教育。
②学生是独特的人。包括:学生是完整的人;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;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
案例分析考点:案例分析集中在第二小点,出现耐心倾听,换位思考;学生个性发展;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扬长避短;因材施教等关键词优先以这点进行作答。
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。包括: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,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;学生是学习的主体;学生是责权的主体。
案例分析考点:案例分析集中在第一小点,出现:不提硬性要求,尊重学生想法和主体地位,采纳学生提出的意见;因势利导;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,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;不侵犯学生权利都可以用本点作答。
2.做题技巧
1.精确审题(审问题,化范围,定理论)
问法:结合材料,从XXX角度,评价XXX行为或者教育行为。
学生观: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----“两独一发”
2.梳理材料(归材料理,理重点,做标记)
根据材料反映的教育情境,逐条精准匹配理论作答范围,边读边做标记。
3.整合答案(总分总,有条理,工整写)
总(必写)正确:践行了XXX,值得我们学习。
错误:违背了XXX,值得我们反思。
分:根据相关理论分条列点描述,逐条书写,理论+解释+材料中+回扣
总:回扣主体,一句话总结(可不写),综上所述…
【小试牛刀】
【考题回顾】【2019年下-中学】1.中学生熊某曾经偷拿过同学的财物,班主任总是以此为由,不让他参加班级活动。该班主任的做法( )。
A.正确,可以督促学生改进错误
B.不正确,不得歧视犯错误学生
C.正确,班主任有管理学生权利
D.不正确,侵犯了熊某的名誉权
1.【答案】B。
2.【2019年下-小学】【材料分析题】
材料:我刚接任三(2)班班主任,全校闻名的“小魔王”——阳阳,成为我的学生了。开学没几天,阳阳的问题便接踵而来,上课不专心听讲,不按时完成作业,上课经常单腿盘坐在座位上,书包随意扔在地上,和同学闹矛盾后就动手打人……如何改变他的这些毛病呢?
我利用两周的时间认真观察阳阳,发现他有许多毛病,但也有不少优点,比如酷爱阅读,数学成绩好……于是,我请他在全班交流读书心得。阳阳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。他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查阅资料,确定内容,反复练习讲解。阳阳在班上的读书交流获得成功。此外,我还和数学老师商量,让阳阳担任数学课代表,同时担任本组数学的改错任务,阳阳非常认真负责,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纠错,讲题。渐渐地,阳阳改变了以前的毛病,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,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,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。
问题:请结合材料,从学生观的角度,评析“我”的教育行为。
2.【参考答案】
材料中“我”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坚持以人为本,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的主体出发点的学生观,具体如下:
首先,学生是发展的人。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,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。不抛弃,不放弃,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。材料中“小魔王”阳阳虽然有不足之处,但是“我”并没有放弃他,反而看到他有发展的潜能,不断挖掘阳阳的优点,耐心对他进行教育,最终使阳阳各方面都有发展,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。
其次,学生是独特的人。学生是完整的人,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,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。材料中“我”通过认真观察阳阳,一点一点地慢慢引导,帮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,不仅利用他酷爱阅读的兴趣,让他分享读书心得,而且还利用他的数学特长,让他担任数学课代表,对他进行因材施教,从而使得他渐渐地改变了以前的不足,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最后,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。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,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,学习的主体,有主观能动性。老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材料中“我”没有试图改造学生,而是尊重他的意见,通过读书交流会、数学作业改错任务等活动对他进行教育,使得阳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,认真地承担数学作业改错任务,积极参加兴趣小组。
因此,“我”的教育行为充分践行了新课改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,值得继续发扬和坚持下去。
相关推荐:
中公讲师解析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qgjszgks”
回复【科目代码】查看各学科对应科目客观题答案
回复【2021面试】获得教资面试试讲+答辩+礼仪示范视频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